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张治:“法漫”中的古物写生

2016-05-12 张治 读书杂志
编者按
作为文化现象的漫画,一直都在《读书》的视野之内。不同于制造超级英雄且和电影工业紧密联系的“美漫”,也不同于充满“功能性”情节又“絮叨不休”的“日漫”,法语世界的BD(“法漫”)也颇具特点,但除了《丁丁历险记》之外,似乎就不太为国人熟悉了。张治在本文中,特别展开对“法漫”中几种代表作品的介绍,尤其看重它们“古物写生”的本领,赞赏这类漫画的知识性和历史文化感。一时间,古代文明的壮观景象,生动呈现在现代彩色漫画中,有活泼泼的新鲜感。所以读者诸君,读罢此文,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传统深厚的“法漫”,或许会成为读书人趣味阅读时的上佳选择之一。


“法漫”中的古物写生

 文 | 张治

(《读书》2016年5期新刊)

 

就读书人的趣味来说,看漫画书也算得上是好玩的一种消遣。不过,爱读哪种类型的漫画,倒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有人喜欢看美国以肌肉超人或“Bad Girl”为主角的Comix,那些靠超能力天天拯救世界的画本多为小十六开大小,薄薄一册,长年连载发行,在漫画书店经常是摆得密密麻麻,随你挑选。我个人觉得,早期的“美漫”颇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街头小摊卖的那种洋画片,线条粗拙,用色是大红大绿,艺术品位不高。后来则兼用电脑绘图上色,变化虽多,却依然缺乏艺术感。尤其是我本人缺乏从小培养的爱好,实在弄不清楚那么些超级英雄(还有变形金刚)是怎么区分的,翻看起来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题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出过超级英雄的百科全书。后来漫威公司也有他们自己的超人手册,数下来不下千位正派而又彪悍的主人公。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漫威漫画


至于日本的Manga,我只能接受其中的一小部分讲求精细绘饰的作品,但日式漫画的情节往往带有过多功能性的特征(励志、抚慰、教育、娱乐),且絮叨不休,易令人产生倦意;而且大多属于黑白制图,显然也是一种多产多销的消费品。“日漫”在中国一直有很大的市场,无须我再多加鼓吹;“美漫”由于影视工业的渗入,目前国内也有大批青年爱好者。然而,真正令我觉得着迷的“法漫”却一直没在中文世界形成很大的影响。



什么是“法漫”(BD)? 


所谓“法漫”,指的是法语世界的La Bande Dessinée(意即“装订成册的图画”,缩写为BD)。早期代表人物有创作《丁丁历险记》(以下简称《丁丁》)的埃尔热这样的比利时人,我们牢记大侦探波洛每次被误认为法国人时的恼火,也必须强调“法漫”并非只是法国的漫画了,毕竟讲法语的比利时才是真正的“法漫”大国。“法漫”大都是彩绘本,但它比“美漫”更注意整体效果和局部色彩的协调,一般是相邻几页有一个基本的色调,逐渐变换。这也决定了场景的节奏如同戏剧舞台的分幕一样,考验着整体故事的结构布局。埃尔热早期创作的《丁丁》是黑白制图,后来陆续修补改版成页面阔大的彩图。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引进的黑白图本,却并非重视初刊本,实是将彩图版又改回去的。周克希先生翻译过BD本的普鲁斯特《追寻逝去的时光》上册,曾有读者凭感觉便说出自《丁丁》作者之手,虽然荒唐,却也算注意到其相似的风格。

 

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丁丁》,我觉得更为吸引人的,是《法老的雪茄》《奥托卡王的权杖》《太阳神的囚徒》这几部。彩图版大开本有一个优长,在于从细节上展示历险者身边的一切环境。这令我们想起法语文学传统中巴尔扎克所追求的那种“具体事物的符号学”。根据今天公布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埃尔热如何搜集绘图所需要的素材,《蓝莲花》中所有的中文不仅有意义,而且还有历史文化背景和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味,这自然要得益于埃尔热的中国朋友张充仁。《奥托卡王的权杖》虽然是杜撰了一个西尔达维亚国家,但描述此国建邦历史时却丝毫没有粗制滥造,那幅根据莫卧儿王朝细密画而创作的大图实在具有强烈的效果。《丁丁》的这种风格叫作“图解式”(Schématic Style),注重明晰的线条(Ligne Claire)和复杂细致的景物描绘,这与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各种漫画刊物不无关系,尤其是与法国出版的《小日报》(Le Petit Journal)、《小画报》(Le Petit Illustré)、《小法兰西画报》(Le Petit Français illustré)等石印彩图印刷物有密切的因缘。至于企图在漫画书中再现古代名物之光辉,让故事人物在真实可感的历史环境中展开活动,必然对于核心故事的周遭事物要有一种充分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法老的雪茄》便借用了大量埃及学的经典图绘,法语世界的读者们显然喜爱这种态度,我们至少可以把这个传统追溯到拿破仑埃及远征军中所诞生的那部系列名物画册《埃及图志》(Description de l'égypte,第一版共二十三册,问世于一八〇九至一八一八年;第二版共三十七册,问世于一八二一至一八二六年)。

 

埃尔热的合作者们大多也跻身“法漫”名家之列,比如《巴莱利》(Barelli)和《航海少年柯里》(Cori Le Moussaillon)的作者鲍勃·德穆尔(Bob de Moor,1925—1992)、《津野洋子》(香港版中译本题为《海羽传奇》)的作者罗杰·勒卢(Roger Leloup,1933— ),以及格莱格(Greg,1931—1999)等人。



《航海少年柯里》第五集图


甚至《蓝莲花》的合作者张充仁在回国后所教过的学生中,也出现了好几位连环画名家。我特别喜爱的是《航海少年柯里》这部漫画,描述十六世纪末期西班牙、不列颠两国的海上争霸故事。德穆尔善于描绘古代船只,在编写脚本方面也能够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风格上与《丁丁》最为接近的是《巴莱利》以及《布莱克与莫提摩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Blake et Mortimer),后一部的作者是比利时人埃德加·雅各布斯(Edgard Félix Pierre Jacobs,1904—1987),他为《法老的雪茄》设计过舞台剧的布景,还参与过多部早期黑白版《丁丁》的彩图改版和《七个水晶球》的绘制工作,他热衷于“强迫”埃尔热去欣赏歌剧,被后者画成了《丁丁》中那个被称作“米兰夜莺”的女歌手。



《布莱克与莫提摩历险记》第五集“大金字塔的秘密”


他所塑造的布莱克与莫提摩这一对友人分别是英国的科学家与军情五处的要员,漫画书围绕着他们的历险故事展开,早期故事是冷战时代的间谍战,后期则更多融入了科幻元素。即使这种题材,雅各布斯也忍不住想要提一提他喜欢的古埃及,系列中有分成两册的《大金字塔的秘密》,教主人公的谍战故事在满是古物的金字塔内部展开。

 


《阿利斯》里的古代世界




不过要是谈起“法漫”中的古物写生本领,更伟大的人物,是曾参与埃尔热《神秘的雪人》《红海鲨鱼》《绿宝石失窃案》等作品脚本写作和场景描绘的雅克·马丁(Jacques Martin,1921—2010)。他创作的《阿利斯》(Alix)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历史漫画。从一九四八年第一集问世以来,他独立完成了前十九集,又与他人合作完成了九集(因有其他画师加盟,专门负责描绘古代世界的细节,从此只负责脚本的马丁专心投入于情节与对白上,这使得后期作品变得更为复杂),他去世后至今又出版了六集。



《阿利斯》第二十九集封面,悼念马丁之作


一般认为第二十三集情节枯燥,是最差的一部,但我看来,在马丁临终前由Ferry绘图的第二十八集《沉没的城市》(写布列塔尼故事),画风完全不能和整套书保持一致,才是最为糟糕的。第二十九集题为《恺撒的遗嘱》,从封面到部分情节来看都有悼念马丁的意思,由马克·韦南齐(Marco Venanzi)执笔的绘图风格回归以往的水准,甚至令读者们纷纷赞叹马丁后继有人。



《阿利斯》第二十四集,罗马城中的剧场



《阿利斯》第二十四集,罗马人的庭院


在这部漫画中,主人公阿利斯生活在尤里乌斯·恺撒的时代,父亲生前是高卢人的一位部落首领。他成为孤儿后被变卖为奴到亚述地区,后来由一位富有的罗马贵族、罗德斯岛的行政官霍诺鲁斯·伽拉(Honorus Galla)收留,谁也没能料到,这个伽拉当年做过恺撒高卢战争的百夫长,正是他带兵击败了阿利斯的父亲,并将稚子卖为奴隶。



《阿利斯》第十集,高卢城市建筑图


伽拉将阿利斯带到罗马不久后便去世了,阿利斯逐渐凭借他的英勇智慧,开始了他各种非凡的冒险经历。在埃及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厄纳克(Enak)的当地少年,成为一同行走天下的患难之交。他们富有正义感,不畏豪强,时常有行侠仗义之举,面对各种民族风俗都怀有好奇与宽容的心意,尤其反感罗马军团恃强凌弱的作风,一再与贵族势力进行抗争,我想这是能够深入人心的最重要一点。


这部漫画所涉及的古代世界是极为丰富的。比如在第一集中,开篇即出现豪尔萨巴德(Khorsabad)充满大型浮雕的亚述宫殿,这个场景后来变成第二十五集“前传”故事的主题;阿利斯的回乡路程遇到了亚美尼亚地区的部落,关于这里,法兰西学院院士雷纳·格鲁塞(René Grousset)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草原帝国》《东方的文明》,还曾写过权威的《亚美尼亚史》,其中所描述的古老民族Haïkane便在关键时刻解救了漫画人物。阿利斯还经过了希腊人在安纳托利亚的古代殖民地特里比宗(Trébizonde),那就是色诺芬在《长征记》中走出波斯帝国所遇到的第一个希腊化城市。之后他乘船到了罗德斯岛,看到了“世界奇迹”之一的太阳神巨大铜像,这是极为不合史实的,因为据记载该巨像早在公元前二二六年即毁于地震,并且未曾重建。第四、十六集中出现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巴别塔,也未必能在恺撒时代还存在世间。


类似这种“穿越”剧情,还比如第七集《末日斯巴达》中出现了该城邦几百年前的名将,作者杜撰了一个复兴了的秘密斯巴达城邦,其中为了凸显女性在当地地位的高尚,还特意设立了一位女王。漫画家还在某集中虚构了斯巴达克斯之幼子,展开了一个悲剧的故事。雅克·马丁对远东古代的历史之所知,还不足供他在新的画集中保持一贯的严谨,第十七集的主人公由印度漫游到了中国,正值汉宣帝在位,但桥上有石狮子,又有大型石窟佛像,都属于“关公战秦琼”的噱头。



《阿利斯》第十七集,汉代都城


第二十六集《伊比利亚》中恺撒部队在西班牙遇到的土著头戴贝雷帽,虽然也不尽可信,却颇有讨喜的效果。

 

《阿利斯》的第二集《受诅咒的岛屿》写迦太基故事,



《阿利斯》第十三集,追忆迦太基往昔胜景


第四集《奥利巴尔的权位》写安息帝国故事,第十一集《尼罗河王子》写努比亚故事,



《阿利斯》第十一集,努比亚都城萨卡拉外景


第十五集《希腊童子》写雅典故事,



《阿利斯》第十五集,雅典的卫城



《阿利斯》第十五集,在神像壁画前


第十六集《巴比伦塔》写耶路撒冷和巴比伦故事,较多背景涉及古代建筑的绘图,都是非常精准甚至华丽的。


第九集《蛮夷神祇》问世于一九七〇年,故事发生在居勒尼(Cyrene)的希腊化城市阿波罗尼亚(Apollonia),那是创作漫画时利比亚正在进行着的考古发掘场所。


阿波罗尼亚希腊神庙废墟



《阿利斯》第九集中,在阿波罗尼亚所见希腊神庙


有时剧情也受到现实世界的干扰,比如漫画家几次写到迦太基对罗马的潜在威胁时,都设计了类似辐射物的某种发光怪石,有人就据此猜测是对冷战时代核武器竞赛的影射。


 

漫画中的“考据癖”


有些“时代错谬”显然是刻意经营的手法,雅克·马丁及其后继者们想要产生一种历史学考据癖的漫画书,让各种古代文明曾有的壮观景象经由主人公的漫游而串联起来。《阿利斯》之外还有几种相关系列,其中马丁未曾参与的《阿利斯讲故事》(Alix Raconte)系列便将阿利斯任意置于其他时代,担任伟大事件的叙事者或目击者。至《阿利斯之旅》(Les Voyages d’Alix)系列中则完全放弃故事,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名物图示漫画集,只不过阿利斯与他的好友时常作为点缀出现在画面中而已。后一个系列规模庞大,已经出版了近四十册,其中的题目有古巴黎(即卢泰西亚,Lutèce)、古维埃纳、古里昂(Lugdunum)、古马赛、古代普罗旺斯,还有尼姆的加德水道大桥(Le Pont du Gard),那是古罗马人修建的水渠,这些都是法国境内的古迹所在地,每册图集对其中一处根据考古成果进行想象的还原,并附有相关图文资料。其他题目则还涉及罗马、希腊、埃及、迦太基、伊特鲁里亚、耶路撒冷、波斯、安息、中国,甚至还有玛雅与阿兹特克。


雅克·马丁把埃尔热所体现出的“明线”图解式漫画书的写实特长逐渐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贯彻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中所推崇的法兰西院士巴忒勒密(Jean Jacques Barthélemy,1716—1795)以文艺补充历史研究空白的思想,这位学者著有一部上千页的长篇小说《青年阿纳卡西斯希腊游记》(Voyage du Jeune Anacharsisen Grèce,1789),以虚构人物的漫游经历再现古代世界的风俗人情,结合翔实之考据与生动之想象的虚实两面,使得过去那些书斋中的生硬刻板的资料产生了活泼的新鲜感。近年雅克·马丁的追随者们又创造了《元老阿利斯》(Alix Senator)这部系列,写阿利斯很多年后成为元老院议员的故事,已经出版了三册。


 

雅克·马丁之外


雅克·马丁还有几部作品,特别受欢迎的《勒弗朗》(Lefranc),可视作现代版的《阿利斯》或是马丁版的《丁丁》,主人公也是一位记者,满世界四处调查神秘事件;再就是他开了个头的《奥里昂》(Orion),古希腊的情节与背景太类似于《阿利斯》,生前只有三集,身后的第四集由其他人接手,带有明显的电脑绘图痕迹,殊少意趣。



《奥里昂》第三集中的跨页大图


雅克·马丁常与他人合作,如埃尔热组建的工作室,在他的漫画工业中同样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作家。由马丁提供脚本的《冉》(Jhen),同名主人公是百年战争末期的一位年轻的画家与雕塑家,全书围绕着他的冒险、幻想和艺术前途而展开一个个故事,深受欢迎,至今还在继续出版新的卷册。



《冉》第五集中图


这套漫画的绘图者让·普雷耶(Jean Pleyers,1943—  )还曾和马丁合作过一部只有三集的《凯奥斯》(Keos),是法语世界一向喜爱的古埃及历史题材。



《凯奥斯》第二集中图


普雷耶自己也创作过一部与《冉》同样历史背景的《乔万尼》(Giovani),只有三集。



《乔万尼》第一集中图


马丁与安德烈·朱利亚尔(André Juillard,1948— )合作的《阿尔诺》(Arno),因绘图者自己的风格太强,看不太出那种对历史名物的兴致来,在此可以置而不问;与新一代漫画家奥利维耶·帕凯(Olivier Paques,1977—  )合作的《路易》(Loïs)也是有些走样。相比之下,曾参与《阿利斯之旅》《勒弗朗》《奥里昂之旅》的吉勒·沙耶(Gilles Chaillet,1946—2011),算得上是埃尔热到马丁这个传统上的新一代翘楚。他创作的《瓦斯科》(Vasco)在我心目中也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历史题材漫画。



《瓦斯科》第三集,古君士坦丁堡


此书以中世纪意大利锡耶纳银行业家族的一个青年为主人公,在公元十四世纪的世界各地漫游,足迹所至不仅包含了欧洲的那些中古名都,甚至还远涉耶路撒冷、伊斯法罕、巴尔赫与北京。



《瓦斯科》第十九集,意大利中古城堡



《瓦斯科》第十二集,元代北京



《瓦斯科》第十二集,元人宫廷


他真正是雅克·马丁那样在绘图故事里忠实热情地表现古迹的同道中人。可惜沙耶未能像马丁那样长寿,他年轻二十多岁,竟然与马丁同年逝世。他晚年还创作了一部《末日预言》(La Dernière Prophétie),是以西罗马帝国末世为背景的故事,生前完成了四册,充满了对古罗马世界高水准的精细描绘。



《末日预言》第一集中的跨页大图



《末日预言》第四集中的跨页大图


经雅克·马丁的发起和提倡,《勒弗朗》《奥里昂》《冉》与《路易》都有一个《旅程》系列,漫画主人公在各自不同的时代,展现各种文艺、技术、建筑和自然风貌的图画,算是一种漫画杰作的副产品,成为引人入胜的知识图本。

 



相关阅读

李长声:被漫画 “异化” 的国度



小 调 查


点击右上方
分享至朋友圈

长按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dushu_magazine即可关注《读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